无论是“内容为王”亦或是“得内容者得天下”。本质都是在客观描述:“内容”本身的重要性以及“内容”在获取流量和增长方面的压倒性优势。谁有好的“内容”,谁能贡献优质“内容”,谁就能够获得平台上源源不断的公域流量。但我一直以为,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(无论团队还是个体),当他坚定的想要通过内容去获取流量并达成某种成就时(无论粉丝量亦或 GMV),就意味着,选择在一条极致“内卷”的道路上狂奔。
他们或多或少,终将不得不遇到以下六大难题:
01 不可能三角
什么是内容创作的不可能三角?
长期来看,没有任何人可以同时具备这三点。原创需要时间,并且是足够多的时间,那么这就注定无法做到高产,即便创作者前期有着大量的知识储备和积累。哪怕你是泛娱乐,拍简单的段子,讲个冷笑话,也是一样,更别提泛知识领域的深度创作。而如要保证高产(如日更,无论图文亦或短视频)的情况下一定会出现非原创。
比如任何一个行业、垂类能讲出花样的内容或选题,可能就那么多,总有消耗完的一天,创作者不得不“借鉴”其它爆款。即使你真的高产如母猪(背后有几百人的智囊团队),但,你能保证每一个作品都能成为爆款吗?这就是内容创作的一个不可能三角模型:原创、爆款、高产。
02 算法推荐下的不可预测性
做过短视频的老铁都知道我在表达什么。拿抖音来举例,由于基于算法推荐,你的作品、内容必须通过流量池各个指标的重重考验(包括不限于:点赞率、完播率、评论率、转发率等),才能与(潜在)用户相遇,包括你自己的粉丝。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比如,我运营的其中一个短视频账号。其中一条作品发布 12 小时后,达到 6W 播放,破 1000 赞。而另一条作品,在发布 12 小时后,只获得 2000 播放和 8 个赞。并且这两条作品的内容、风格、文案几无二致。
如果我自己的账号不具有说服力,在创作者群里的的“吐槽”也是如此,一个坐拥 10 万粉丝的账号,播放量最低竟然只有 378,上哪说理去:
作为对比,假如你的公众号有 100 万粉丝,你的每次内容的推送都是 100% 触达粉丝用户。可以确定的是,倘若你的标题取的好,哪怕内容推的是垃圾文,也能篇篇 10 万+,而且仅仅依靠,每篇文章中的,广告主收益,就实现月入十万了。
究其原因,是两个内容平台的流量分发逻辑不同:
公众号是基于“粉丝量”进行内容分发。
抖音是基于“内容”本身由“算法”进行分发。
即使你上一条播放十万甚至百万,你甚至会以为自己未来的作品可以持续爆下去,但下一条作品马上就把你狠狠的拽回到现实——播放量两千,即使你的两条作品可能内容,风格,style 相差无几。
想象一下,你曾经在抖音关注的某位网红达人,现在有多长时间没刷到了?这也是为什么,短视频平台的粉丝不值钱、粘性差的原因。一切都是“算法”使然。太可怕了,这都给创作者带来了巨大的不安全感(当然对新入局者也意味着机会)。
当然,另一个流量不可预测的重要原因是:某个时间段,平台会基于战略目标,给予某些垂类一些流量上的倾斜和扶持。比如去年底爆火的“张同学”。
我宁愿相信这背后是抖音意在抢占快手下沉城市用户的策略和打法,并通过一系列的流量扶持、全网造势,才致张同学的出圈、爆红。这对于创作者而言更像是一个黑盒,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。
03 审美疲劳
短平快、碎片化的快餐文化越来越流行。用户潜移默化的被训练的一刻不停的在追求新鲜、刺激事物。尤其在短视频上下滑的交互体验下,作品 3 秒抓不住用户注意力就再也没有机会了。用户被取悦的阈值,相比之前呈指数级增长。这意味着即使是你的骨灰级铁粉,当他持续消费你的内容时,也会出现审美疲劳的一天:
老铁,这个段子你都拍过三遍了。老铁,这个梗早都过时了。老铁,你能不能整点新鲜玩意儿?好比当皇上一样(虽然我也没当过),哪怕天天海参鲍鱼,龙肝凤髓,吃喝玩乐天天那一套,他也烦啊。
04 抄袭与被抄袭
只要公开的内容,无论图文亦或视频,都没有秘密可言。文章你只要仔细读一遍,就能总结出来大概 1、2、3;视频你看一遍,从文案到视频卡点,到 BGM,也都能一一拆解出来。
比如你直接将别人辛辛苦苦、绞尽脑汁、熬夜爆肝整出来的原创文章、内容,通过短视频,真人出镜口播演绎一遍,由于有了人的加持,那么,这条作品,就是属于你自己的“原创”了。反之亦然。惊不惊喜?意不意外?刺不刺激?所以内容,也最容易抄袭和被抄袭的。
正如乔布斯当年引用过毕加索的那句:优秀的艺术家模仿,伟大的艺术家则是偷窃。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但从另一角度来看的话,恰恰由于视频有了”人”的加持,同时也意味着,你的原创作品,会附着上极强的个人 IP 属性。而这将,难以甚至无法复制,比如张同学、小杨哥等等。
即使你像素级复制他们的内容、剧情。但,除了内容,人设是你无法抄袭的。而相比内容,用户或粉丝或许更多是“信任”这个“人”。短视频哪怕视频脚本都一样,但不同人演绎也不一样。所以,当我们选择创作内容时,一定要在内容的基础上,尽可能的突出“人”的属性,创造属于你自己的“独特性”,以此最大程度规避被抄袭的潜在风险。
对了,前段时间抖间还上线了:同质化内容的粉丝抹除功能。如果连续三次被发现存在同质化内容,平台将封号处理。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这么做,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原创作者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平台的内容生态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,没毛病。
05 持续输出
这不是一种选择,而是一种能力。
在算法推荐下,【时效性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,所以每条作品是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的,而且极短。【时效性】有两个层面,一个是时间的时效性,一个是内容创意的时效性。
具体到应用层面上,比如你每天在抖音推荐流中刷到的爆款别说三个月前,一个月前发布的作品有吗?
比如一个创意,如果哪个火了,这一周一窝蜂全都是同类视频。但,下一周马上又是一个新的爆款创意了。你想要持续不断的获取流量,就需要持续不断的创作和输出。如果你不能,那么就没有(更多)公域流量的推荐和更多用户的增长。而,持续输出,就是一个无止境的游戏。这,好比人生,一旦开始,你就需要不断的去攀登和征服一个接一个的山峰,且永无止境,一切的领先都只是暂时的。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每一位创作者,都切记妄想,通过憋大召的方式,达成某个永恒的成就。“开张吃三年”对于内容创作者是行不通的。另一方面,作为平台,为了保证用户增长和使用粘性,也要不断通过新类型爆款作品来实现。
这不仅有利于平台自身限制头部账号的虹吸效应,也能不断的逼迫创作者不断的推陈出新(再加上,最近粉丝通的上线,更加放大了这个问题,不得不承认 ,抖音对老账号更加不友好了)。用户是无情的,平台也是无情的。你没有优质的内容了,用户就离开你。你不产出爆款内容了,平台就抛开你。总而言之,老铁们,请记住这句话:高水平闪现不如低水平连续。
06 深浅结合、干湿结合
所有人嘴上都说想听干货,所有人都说想学习有深度的内容。但,真的是这样的吗?
什么是干货?什么是有深度内容?
比如学校的教材,像四六级词汇、语法,高等数学等,里面都是干货,需要深度学习的内容,甚至没有一句废话。
短视频的本质,还是娱乐经济,而非学习平台。正如没有人,会通过在抖音上学习获得托福证书,获得 CPA 认证。
比如在短视频平台上,如果你发布一条《私域流量精细化运营 6 步法》的作品。中国十几亿人或马路上随便找个人,你想象一下,当他刷到你的这条作品时会是什么反映?瓦特?什么破玩意?马上就划走了。当算法检测到你“自认为的优质作品”没有停留,没有完播,没有互动时,那这就是“垃圾”作品。怎么可能会获得系统的更大的公域流量的推荐?
哪怕是,以一已之力让 B 站刮起知识春风的《罗翔说刑法》的罗老师。罗老师一开始如果是在抖音、快手这类短视频平台上做类似的知识类分享,根据算法推荐机制和内容分发策略,可能不会得到太多的流量眷顾,也并不会有太大的生存空间。
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,你熬夜爆肝、老老实实整出来的干货知识分享,远不及你直接对着镜头说一句:“今天,我家的邻居杀人了”。究其本质原因,短视频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平台。千万别让用户动脑子,我们就不得不学会干湿结合,深浅结合。通过湿货或更大众选题的爆款内容来出圈,以获得粉丝增长,去给你撑门面,打造影响力。再通过干货、有深度的内容去沉淀粉丝,提升价值。
这也是为什么我个人以为,从当下这个时间点来看的话,短视频平台学习就是个伪需求。更多的都是打着知识付费的商家制造焦虑后,收割韭菜。
总结:
1.“内容”依然是当下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,获得流量和增长以及沉淀、转化的流程闭环当中,投产比最高的一种方式,没有之一。
2.当你决定通过“内容”这条路去获取流量时,那么请:持续的疯狂的创作,持续的疯狂的创新,持续的疯狂的取悦所有用户,无论形式上、内容上亦或主题上。
3.没有人可以垄断内容行业,即使目前存在有多个短视频、长视频平台(比如电视台,也是有很多电视台同时存活的)。
那么,内容行业属于百花齐放,对于当下所有内容创作者而言:这是一个最内卷的时代,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!只要卷不死,就往死里卷。卷起来!!!
作者:孟大伟/大伟说电商